浅议”淮河洪水”
本文根据以往多年从事淮河防汛及近几年参与编著《2003年淮河暴雨洪水》等的心得体会,对淮河洪水频繁原因、洪水类型、大小比较以及防洪减灾等谈几点认识、看法.指出对淮河干流中游的河道形态分析,干流中游的行洪区名为“行洪”,但在并非连续、且又存在峡山、荆山和浮山3个峡口及某些狭窄河段的情况下,实际上是起的“逐段滞蓄”作用。从河道的纵断面看,浮山至洪泽湖河段存在的倒比降、洪泽湖几个出口闸其底槛高出上游段河底多米的非正常状况,必然影响到洪水的正常下泄。而淮河涝灾所以之仍然严重,是因为干流洪水下泄还是不畅、高水位持续时间仍然很长。因此,除了退堤、切卡以加快洪水下泄外,扩大入江、入海下泄措施还需与浮山以下河道及洪泽湖出口的治理相结合。
蓄洪工程 河道形态 防汛体系
邹敬涵
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 河南郑州 450003
国内会议
安徽蚌埠
中文
272-276
2010-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