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微电流电解对铜绿微囊藻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

研究了微电流电解时不同电流密度下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从藻类生理生态特征方面揭示了电解灭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藻液体积一定时,对于初始细胞密度不同的铜绿微囊藻液,微电流电解抑藻存在相应的临界电流密度阈值,当电解时所采用的电流密度等于或大于该阈值时,藻的生长能够得到完全抑制.随着藻细胞初始浓度的增加,临界电流密度值逐渐增大.对于初始细胞密度为5×105、1×106 和5×106 个/ml 的铜绿微囊藻液(藻液体积为100 ml),微电流电解抑藻的临界电流密度阈值分别为10、12 和22 mA/cm2.当电流密度小于该值时藻的光系统Ⅱ受损,但电解对藻细胞的胁迫未超过其耐受能力,经过6天的培养藻的生理活性可恢复正常.若电流密度大于临界值,电解胁迫将超过藻的耐受能力,从培养的第2天开始藻的光系统Ⅱ功能完全丧失.电解灭藻一方面是通过破坏光系统Ⅱ和捕光天线藻胆体之间的连接,使藻胆体无法继续向光系统Ⅱ传递光能,另一方面是通过破坏藻细胞光系统Ⅱ结构,使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最终导致藻细胞的死亡.

湖泊污染 铜绿微囊藻 叶绿素 荧光特性 微电流电解

林莉 冯璁 李青云 吴敏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10

国内会议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成都

中文

1-9

201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