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异常的正演拟合及其在龙门山地区壳幔密度结构中的应用
本文使用IGMAS软件对龙门山地区的壳幔密度结构进行了研究。龙门山是中国东西构造、地貌分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两侧的岩石圈结构差异,是形成龙门山造山带的主要原因之一,对龙门山的构造演化起着持续影响。为了解龙门山两侧壳幔结构差异,本文使用EGM2008模型的重力异常数据,以最新的阿坝-遂宁人工源地震剖面速度模型为基础,得到了龙门山造山带中段及其邻区的精细地壳密度结构。密度结构显示松潘泪-孜地区和四川盆地分别具有软弱和坚硬的下地壳。根据本文所得到的地壳密度结构模型,认为龙门山的隆升主要受印度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陆-陆碰撞作用影响,强烈的挤压作用使青藏高原物质向东运移,东移物质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受到坚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挡转而向上运移,造成了龙门山的隆升。
壳幔密度结构 正演拟合 重力异常 构造演化
王芃 张忠杰 张晰 徐涛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83-383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