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芦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研究

本文主要使用了四川台网33个固定台站的波形记录,震中距范围在10300公里。对原始近震记录使用初始模型白动计算P波到时,截取P波前10秒到P后120秒的数据,依次进行仪器校正、旋转坐标系和手动挑选波形,删除信噪比低及限幅波形。震源深度是一个理解区域构造及震源过程的重要参数,根据中国台网中心地震目录,芦山余震序列在深度上均匀地分布在主震的深浅两侧,变化范围为1027公里。本文震源机制程序对深度有很好的敏感性,反演得到所有74个余震深度变化范围为1220公里,相对地震目录更为收敛。根据震源分布与已有的龙门山地区深部结构研究,认为此次芦山地震序列发生在龙门山中央断裂与前山断裂之问的推覆构造内。

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 反演分析 构造特征

杨宜海 梁春涛 苏金蓉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 成都 610069 四川省地震局 成都 610001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540-540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