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拉萨南部泽当-桑日地区90-30 Ma侵入岩成因及动力学、成矿意义

拉萨地块南部泽当-桑日地区与岩浆关系密切的Cu-Au-Mo矿非常发育,形成时代有三期(~90Ma,~50Ma和~30Ma)。对该区赤康、吉荣以及冲木达岩体开展了研究。赤康和吉荣岩体都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冲木达岩体包含有石英二长岩和少量的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赤康、吉荣和冲木达岩体分别形成于~92Ma、~53Ma和~30Ma。赤康和冲木达侵入岩都具有明显高的Sr和低的Y,Yb含量以及Sr/Y比值,与典型的埃达克岩类似,但吉荣花岗闪长岩相对具有低的Sr/Y)比值和负的Eu,Ba异常。赤康和吉荣侵入岩具有类似的锆石εHf(t)(+7.6~+13.1)值,而冲木达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具有明显偏低的εHf(t)(+0.76~+6.9)值。赤康侵入岩可能形成于俯冲的新特提斯洋板片的部分熔融,而吉荣侵入岩可能来源于冈底斯弧下新生下地壳的熔融。结合冈底斯的岩浆峰期(100-80Ma和65-40Ma)事件,认为新特提斯洋板片在晚白坐世的板片回撤和早始新世的板片断离导致的软流圈物质的上涌分别诱发了板片和冈底斯新生下地壳的熔融。冲木达侵入岩很可能来源于俯冲至冈底斯南缘下部的印度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上述三种不同的动力学背景及产生的岩浆作用可能都有利于Cu-Au-Mo矿的形成。

铜金钼矿床 成矿作用 侵入岩 动力学分析

姜子琦 王强 Derek A.Wyman 施小斌 杨进辉 马林 苟国宁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悉尼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新南威尔士 2006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1 中国科学院北京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815-1815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