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古地震序列震级差异性研究:海原断裂干盐池揭示非特征性古地震事件序列

本研究在位于1920年8.5级破裂带的中部的干盐池盆地成功开挖了数个大型三维探槽,揭露了清晰的韵律性、面状展布地层和丰富的地震破裂现象。探槽中发现丰富碳屑样,在多个层位上采集了几十个碳样,14C加速质谱(AMS)测年确定多期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限。尤为突出的是探槽顶部2.5米厚的最新细粒沉积层序记录了1500A.D.以来的4次地震事件。在事件的14C测年及其误差范围内,通过历史资料进一步限定了分别对应于公元1920、1760、1709和1638年的地震。历史地震记录表明这些地震的震级差别很大。除了最新一次地震,即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震级为8.5级,之前的3次地震事件的震级较小,可能为5或6级多的中等震级。古地震研究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探槽中所揭示古地震事件的震级类似,近似于特征地震型的最大震级。该研究表明,中等震级地震也可以产生地表破裂,并在沉积地层中保存;古地震探槽所揭露的地震序列可能存在震级相差较大,不一定是特征地震型震级的事件。

古地震事件 碳14加速质谱 震级差异性 海原断裂干盐池

邵延秀 刘静 Yann Klinger 谢克家 袁道阳 雷中生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兰州 930000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 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Sorbonne Paris Cité,U.Paris Diderot,UMR 7154 CNRS,F-75005 Paris,France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兰州 930000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2331-2331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