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痹颗粒对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hs-CRP、ET-1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hs-CRP、内皮素-1(ET-1)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DPN气阴两虚,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降糖,甲钴胺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糖痹颗粒,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hs-CRP、ET-1、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的hs-CR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2)治疗组的ET-1在治疗后有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ET-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ET-1降低更明显(P<0.01).(3)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Hηb)、全血黏度低切(Lηb)、红细胞聚集指数(RAI)、纤维蛋白原(FIB)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对照组各指标在治疗后略有降低,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Hηb、Lηb、RAI、FIB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糖痹颗粒干预气阴两虚兼痰瘀阻络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管障碍,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因子,降低血管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性等,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血管损伤,改善微循环有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痹颗粒 hs-C反应蛋白 内皮素-1 血液流变学
陈晓雯 李玲 李廷振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合肥 230031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 亳州 236800
国内会议
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第十五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暨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年会
厦门
中文
396-402
2014-06-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