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例伴有慢性中重度疼痛肺癌患者的疼痛特征及镇痛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伴慢性中重度疼痛肺癌患者的疼痛特征,并探讨影响疼痛程度及镇痛效果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明确诊断为肺癌且伴有慢性中重度疼痛的152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骨转移、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疼痛原因、疼痛机制、有无爆发痛及次数、每日等效口服吗啡剂量(MEDD)、用药阶梯、用药途径、是否联用NSAIDS类药物、治疗后3天内疼痛控制情况、治疗3天前后KPS评分.分析患者癌痛控制情况和影响因素、及疼痛程度与患者各项基本情况的相关性. 结果:152例伴慢性中重度疼痛肺癌患者中,中度痛占72.4%,重度痛占27.6%;胸背部疼痛占76.3%,其他部位疼痛23.7%;肿瘤浸润转移所致疼痛占92.1%,其他原因所致疼痛仅占7.9%;神经病理性疼痛者占46.7%.频发爆发痛(每天3次以上)的患者NRS评分较无频发爆发痛的患者高(P<0.0001),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骨转移、疼痛部位、原因、机制对疼痛程度并无显著影响(P>0.05).患者接受镇痛治疗3天后,疼痛控制良好率为81.6%,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001).统计分析显示,疼痛程度重、频发爆发痛、存在骨转移是影响治疗3天镇痛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疼痛部位、原因、机制对治疗后3天镇痛效果无影响(P>0.05).亚组分析显示,83例应用强阿片类药物患者,疼痛程度重、频发爆发痛、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应用镇痛药物剂量大(P<0.05),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疼痛部位、原因、有无骨转移不影响用药剂量(P>0.05).阿片类联合NSAIDs药物者与未联合NSAIDs药物者相比,镇痛3天疼痛控制佳,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 结论:频发爆发痛的患者疼痛程度重;经过镇痛治疗3天内81.6%的患者疼痛能得到良好控制,KPS评分改善;疼痛程度重、频发爆发痛、存在骨转移、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导致疼痛难以控制的因素,而NSAIDs药物与阿片类药物的联合应用使疼痛更容易控制.
肺癌 疼痛程度 药物治疗 镇痛效果
王楠娅 刘玉梅 何华 刘芳 王冠军 李薇
13002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吉林 长春 新民大街71号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57-163
2014-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