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结肠憩室出血1例

肠憩室是肠壁向外凸出形成的袋状隆起。可单发,但以多发常见。肠憩室分为真性及获得性两类。真性憩室是结肠壁的先天性全层薄弱,憩室含有肠壁全层。获得性憩室因肠腔内压力增高,使粘膜经肠壁肌肉薄弱区向外突出。肠憩室一般不引起消化道出血,下列情况易并发出血:1.若有粪便进人憩室导致憩室炎可并发出血。2.老年人多伴有动脉硬化及动脉血管畸形易出血。3.当肠壁受化学性或机械损伤时,憩室易出血。4.研究表明非菌体类抗炎药是憩室出血的独立性危险因素,考虑患者憩室出血主要为阿司匹林引起。目前关于阿司匹林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文献较多,但引起结肠憩室出血的文献很少。有文献报道,服用NSAIDS的患者出现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50%是由于憩室出血。阿司匹林可导致正常结肠勃膜糜烂,部分合并溃疡出血,憩室因肠壁薄弱更易发生出血。肠憩室在欧美国家多见,随着中国老龄化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肠憩室逐渐增多,憩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也可能增多。憩室出血多见于65岁以上老年患者,以右半结肠憩室为多,其典型表现为无痛性出血,也可以表现为大出血,停用阿司匹林后出血多可停止。无法停药者可换用其他药物或长期加用保护粘膜药物。

结肠憩室出血 发病机制 病理特征 临床诊断 药物治疗

何杨梅 刘揆亮 吴静 林香春 刘红 台卫平

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

国内会议

2014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46-147

2014-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