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乍得Bongor盆地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本次研究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对盆地热史进行模拟,认为盆地总体经历了三期沉降和两期构造反转。本次研究共采集了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上5口井不同深度的7个下白垩统砂岩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和热史分析。其中两个样品M2和BN8分别得到了270±20 Ma和183±16Ma的年龄,这代表了源岩的部分退火后的年龄,而另外5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45-64Ma,代表了样品经历了完全退火以后冷却至部分退火带以后记录的年龄。根据颗粒年龄和围限径迹长度对代表性样品BNE3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获得了热史曲线。模拟热史包括5个阶段:距今135-93Ma,快速升温阶段,表现为砂岩样品快速埋藏加热至封闭温度以下,源岩径迹完全退火,这对应于Bongor盆地在早白垩世受中西非剪切带张裂影响而快速沉降的阶段;距今93-65Ma,样品快速冷却降至730C左右,表现为强烈的隆升剥露,这一构造现象对应于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桑顿阶挤压事件”,由于Bongor盆地走向与应力方向垂直,因此遭受了强烈的挤压,引起了盆地内大规模的构造反转,以3.5℃/100m的地温梯度估算剥蚀厚度约为1600m;距今65-56Ma,样品又经历了一次快速升温阶段,表现为盆地的快速沉降,沉积了下第三系地层,构造上对应于西非裂谷系的强烈伸展,并有多期的岩浆岩侵入活动;距今56-24Ma,样品经历了一个缓慢冷却的阶段,表现为盆地缓慢隆升剥蚀,可能对应于红海张裂活动对Bongor盆地的远程影响,本次构造活动总体强度较弱,但盆地边缘的下第三系地层可能剥蚀殆尽;24Ma年以来,样品再次进入缓慢升温阶段,对应于盆地缓慢沉降,盆地逐渐消亡。

磷灰石 裂变径迹 热史反演 Bongor盆地

王利 杜业波 张晓磊 张桂林 潘雯丽 孟凡超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非洲研究所,北京 100083 中国石油大学,山东 266555

国内会议

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珠海

中文

747-748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