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风廓线雷达对降水相态变化的观测分析

利用北京延庆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2年11月3日地面由降雨转为降雪的过程进行宏观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显示:风廓线雷达的强度和速度产品能够很好地监测、诊断降雨到降雪相态变化的发生发展过程.降雨发生前,风廓线雷达反射率、信噪比、谱宽等因子均表现为高空不连续特征;地面降雨发生时,800-1000m高度上出现明显的反射亮带;随着亮带的消失,地面降雨转变为降雪.地面降雨阶段,回波功率密度谱图呈现分层结构,1300m以上表现为固态粒子特征,700m以下为液态粒子,分层的高度与温度存在密切的关系,一般在在274-275K的环境内为融化层,功率谱密度变化最为明显.另外,降雨和降雪不同阶段的垂直径向速度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液态降水发生时径向速度的范围一般在3-7m/s之间,而固体降水发生时垂直径向速度值较小,在0-2m/s,且离散度不大.

降水粒子 相态变化 风廓线雷达 气象观测

施红蓉 李峰 吴蕾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南京

中文

1-7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