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长江三角洲高影响天气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基于长江三角洲国家基本/基准气象站资料以及大气环流资料、区域土地利用资料和站点类型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高影响天气演变特征及大气环流系统变化和区域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对高影响天气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959~201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低温、雷暴、大风、大雾、降雪和龙卷风日数都显著减少,高温和暴雨日数的变化趋势在统计上不显著.空间上,雷暴和大风日数在整个长江三角洲都显著减少,低温日数在北部和中部地区显著减少,降雪日数在东部和南部地区显著减少,高温日数仅在江苏南通、上海、杭州湾地区以及浙江东部显著增加,暴雨和龙卷风日数的变化趋势在整个区域都不显著,大雾日数的空间变化更多地表现出局地性特征.过去52年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北半球环状模(或北极涛动)都增强,而北半球极涡及欧亚经向环流都减弱,大气环流系统的综合作用导致长江三角洲大风、低温和降雪日数的减少和高温日数的增加.区域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长江三角洲高温日数的增加和大雾、大风日数的减少,城市化对降雪、低温、龙卷风和暴雨日数的影响则不明显.

高影响天气 气候演变 大气环流 触发机制

史军 穆海振 梁萍

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 200030

国内会议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南京

中文

1-14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