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筵制度与清朝的儒化、汉化及文化认同
清朝入关之前,就已经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颇为重视.入关之后,他们为了有效地控制中国地区,主动认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积极推行自身的儒化、汉化,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其中,经筵制度的设立,也是清朝主动儒化、汉化的重要表现之一.这个制度的设立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以皇帝为核心的清朝统治阶层对儒学、汉文化的高度认同。清朝诸帝在经筵讲习的影响下,不但将程朱理学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更是根据当时朝野、官私文化的发展现实,建构了汉宋兼采的清学体系,由此赢得了汉族儒士大夫们的文化认同,实现了文化上的大一统.更为主要的是,深受经筵制度的影响的清朝诸帝及统治阶层,他们注重”以德修身”、”以儒治国”,借助科举制度、风俗教化、学校教育等诸多形式实现了对社会政治的全面儒化、汉化,由此确立较之前蒙元儒化、汉化程度更深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而这极大地扩大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及其文明影响.
清朝 民族问题 经筵制度 文化认同
姜海军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39-253
2013-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