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文化心理学视野下的黔东南苗族、侗族“扫寨”习俗比较

  苗族和侗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扫寨”习俗,作为各自民族和民俗的文化缩影,不仅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同时对于探讨苗族和侗族的审美意识、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文化心理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理论为依据,借助田野调查的方法,对黔东南苗族、侗族的“扫寨”习俗进行阐释和比较,揭示两个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异同,探讨“扫寨”习俗的保护和传承途径,发挥其在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民族风俗 文化传承 比较分析 和谐社会

杨子奇 范生姣 吴秋英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凯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凯里市第十中学,贵州 凯里 556000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

湖南怀化

中文

355-361

201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