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第四纪火山活动研究:以阿什库勒火山群为例
本次研究对30个全岩样品做了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Sr, Nd, 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阿什库勒火山群的火山岩可以分为3种类型:R1,基性的碱玄岩;R2,中性的玄武质安山岩和英安岩;R3,酸性流纹岩。大部分火山岩以中性岩为主,基性碱玄岩仅在西山等地早期熔岩流分布,而流纹岩只在乌鲁克附近的串珠状火山锥中分布。火山岩K20含量在3%-5%,在SiO2-K20分类图上属于橄榄安粗岩系列,在K2O-Na2O分类图上属于钾质岩系列。SiO2对Ni、Cr等金属元素的分布图,以及Ce/Pb等微量元素比值,暗示了明显的地壳混染,全岩同位素特征也显示了EM2地幔源区的特点。同位索比值和主、徽童元素协变关系。对于地壳混染发生的位置,有两种可能:岩浆上升过程的混染、或者俯冲再循环的陆壳物质。从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岩的εNd-87SR/86Sr分布图看,藏北、藏南有显著区别,藏南受印度板块俯冲的影响,而藏北没有明显的俯冲物质影响,应当是幔源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下地壳的混染。
第四纪地质学 火山群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构造演化
隋建立 樊祺诚 李霓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实验室),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53-153
2013-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