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含气性评价模型研究
本文提出了成熟演化过程中页岩孔隙特征、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比陆相页岩孔隙发育,但吸附能力相当;页岩中宏孔(>50nm)主要与无机矿物关,是游离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微孔和介孔(<50nm)主要与有机质相关,是吸附气的主要储集空间;页岩成熟演化过程中,随着成熟度的增高,页岩中微孔比表面和吸附能力具有先增后降的演化规律。利用气体状态方程和吸附势理论建立了页岩中游离气和吸附气变温变压定量预测模型,揭示了地质条件下不同赋存形式的页岩气含量与深度的关系,提出随埋深增加,页岩含气能力先增后减,2500m上下为页岩最大含气能力的深度范围,利用含气性预测模型计算出川南筇竹寺组资源量,指出威远地区和长宁地区为勘探有利区。
页岩气 地质勘探 评价模型 矿产资源
田华 张水昌 柳少波 张洪 王茂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66555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581-581
2013-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