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左金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的制备及评价研究

  目的:制备左金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并对其进行体内外漂浮性和体外释放度的评价.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HPMC K4M和PVP K30的用量为考察因素,分别以小檗碱和吴茱萸次碱在2、4、8h的累积释放度为指标,对处方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处方制备的漂浮片进行体内外漂浮性及体外释放机制进行研究.结果:采用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优于线性方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设置小檗碱和吴茱萸次碱累积释放度的目标值为2h释放30%~50%,4h释放50%70%,8h释放80%以上,通过等高线重叠图,得到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区域.从上述优化区域中随机取3个点,并按相同的工艺进行漂浮片制备,测定2、4、8h释放度,最后采用相似因子(f2)法比较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似性.结果3个处方小檗碱和吴茱萸次碱的f2值均大于50,提示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该漂浮片在人工胃液中lmin即可起漂,可持漂12h以上,在人体内持漂超过4h.在人工胃液中8h释放80%以上,且无突释现象.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和吴茱萸次碱的释放均符合Higuchi释放模型.结论:所制备的左金胃部滞留漂浮型制剂能显著增加药物在胃部的滞留时间,延长药物与病灶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其杀灭幽门螺杆菌和抗胃溃疡的作用.

左金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 处方制备 体内外漂浮性 体外释放度 评价体系

赵平 许浚 牛辰瑾 张铁军

天津药物研究院 天津 300193 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193 中药现代制剂与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天津) 天津 300193

国内会议

中药与天然药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

海口

中文

181-186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