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前像差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LASIK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
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br> 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共计120例(240眼)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三个组:波前像差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组(PTA组);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组(PT组);Q值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切削组(AS组),对3组患者术后高阶像差进行比较,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br> 结果:术后6月PTA组、PT组、AS组三组患者术后总高阶像差分别为(0.38±0.11)μm、(0.61±0.13)μm和(0.46±0.15)μm,球差分别为(0.18±0.09)μm、(0.46±0.12)μm和(0.19±0.13)μm,PTA组和AS组术后总高阶像差和球差明显低于PT组(Pall<0.05),PTA组和AS组术后总高阶像差和球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A组术后较术前变化小于AS组,三组在垂直彗差和水平彗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ll>0.05)。<br> 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LASIK治疗屈光不正可以有效减少高阶像差和球差的增加。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高阶像差 非球面个体化 临床疗效
刘苏冰 孙红燕 聂晓丽 买志彬 辛宝莉 孙宏霞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
国内会议
中国医师协会2012年眼科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眼科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学术研讨会
南宁
中文
88-92
2012-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