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感染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在危重感染病人的治疗中尤其显示了其治疗效应,其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热卡,更重要的是通过营养胃肠粘膜上皮以及定植于上的肠道正常菌群而发挥生命攸关的免疫功能调理的作用。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其损伤和紊乱本身即会导致感染或失控的重度炎性反应。肠内营养应尽早,但”尽早”的前提是”用”,而非”量”。且机体的组织器官必须得到基本正常的灌注与氧合。病人的感染状态及严重程度不同,肠内营养的营养素内容与剂量也应相应调整。合理配方不同的营养素及其剂量,密切监测代谢利用指标,适度控制血糖水平,是正确发挥临床营养的药理治疗作用的基础。”正氮平衡”不应再作为危重感染病人营养支持的疗效标准,而病人的免疫功能指标与炎性反应状态,应成为药理学营养的疗效指标。 危重感染病人的治疗在过去2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微生物学以及药物研发的进展,拓展了我们对于病原微生物的认识,同时丰富了治疗手段;另一方面,现代免疫学及重症医学的发展,又使得人们重新认识感染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的机制:危重感染的预后不仅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及其对于治疗的反应,还与机体对于感染的免疫反应程度密切相关。最近5年来的拯救全身感染性炎症运动(SurviVeSepsis Campaign)更是将sepsis定义为“感染所致的全身炎性反应”,从而针对机体的全身反应,提出了“集束化(Bundle)治疗’’的理念,其中血糖控制和积极肠内营养支持即是这一集束中的重要内容。<br> 临床营养支持已经是现代医学各个临床学科,特别是重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br> 所谓“营养支持”早已超越了单纯能量(热卡)供应的概念,而更加强调其免疫功能调理和治疗的作用,通过代谢调理而调整机体各器官的免疫(炎性反应)状态,保持或恢复组织器官的代谢与机体免疫平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应激损伤,挽救生命。<br> 现代临床营养支持以途径而论,可以分为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两大类。肠内营养由于更加接近生理而日益受到重视,本章重点阐述重症病人的肠内营养治疗。
危重感染病人 肠内营养支持 免疫功能 营养配方 疗效标准
安友仲
100044,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02-109
2011-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