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道德乌托邦”信仰毁灭中的适性问题思考--以屈原、陶潜和鲁迅为例

  “道德乌托邦”信仰无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支柱,然而在一个集权社会,这一信仰走向毁灭的精神悲剧却是无可避免的。但在毁灭之中能自励,又确乎是新信仰的形成。这是一个适性同题。适性问题总是作为精神世界的第一难题开始纠结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悲苦。就在这毁灭中,屈原选择了自杀,陶潜归穗了田因,鲁迅决然于寂寞中战斗。我们正是要从他们的历史回音中,听出适性问题的价值解答来,力图完成一个浅薄但有意义的归纳性思考。

精神信仰 适性问题 价值体系 知识分子

刘智远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国内会议

湖南省第三届研究生创新论坛——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分论坛

湖南吉首

中文

62-65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