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候分布的联系,为中医辨证提供肾脏病理学的客观指标,从而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择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肾病内科住院,进行肾穿刺活检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且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根据频数结果统计出该类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及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应用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别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候、病理类型及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内在联系。结果:1.219例肾炎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大部分患者证型为本虚标实证,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较多。2.219例肾炎患者病理类型分布特点:以IgA肾病为主,其他依次为系膜增生性肾炎67例(占30.59%),膜性肾病42例(占19.18%),肾小球微小病变41例(占18.72%)。3.219例肾炎患者各病理类型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IgA肾病以脾肾气虚证为主,为36例(占52.17%),主要兼夹湿热,为26例(占46.43%);系膜增生性肾炎以脾肾气虚证为主,为38例(占56.72%),主要兼夹湿热,为22例(占41.51%);膜性肾病亦以脾肾气虚证为主,为12例(占28.57%),主要兼夹血痕,为19例(占59.38%);肾小球微小病变以肝肾阴虚证为主,为12例(占29.27%),兼夹血癖,为20例(占50%)04.219例肾炎患者中医各证型之间与病理类型关系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5.大量蛋白尿主要见于膜性肾病及肾小球微小病变两种病理类型,中医证型则相对集中在气阴两虚证,在标实证的分布中未见差异。少到中等量蛋白尿主要见于IgA肾病及系膜增生性肾炎两种病理类型,中医证型则相对集中在气虚证,兼夹湿热。微量蛋白尿亦主要见于IgA肾病及系膜增生性肾炎两种病理类型,中医证型则相对集中在脾肾气虚证,兼夹血疲。6.肉眼血尿患者多见于IgA肾病,中医证型集中于脾肾气虚证,兼夹湿热。镜下血尿患者多见于系膜增生性肾炎,中医证型亦集中于脾肾气虚证,兼夹湿热。7.肾功能不全者中医证型主要集中于气阴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兼夹湿浊。8.高凝状态患者主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及肾小球微小病变,中医证型主要集中于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证,兼夹血疲。9.钙磷代谢紊乱者常见于膜性肾病及肾小球微小病变型肾炎,中医证型主要集中于气阴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兼夹湿浊。结论: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在各病理类型中占绝大多数,实邪中,目前从湿热、痕血方面论述的较多。随着病情发展,中医证型沿着气虚一阴虚一气阴两虚一阳虚逐渐加重。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辩证 病理机制 相关性分析

郝娜

天津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第四届(24次)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学术交流大会

威海

中文

177-178

2011-08-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