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恩替卡韦长期治疗HBC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Ag、HBcAg和HBV DNA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144周的HBsAg、HBeAg和HBV DNA定量值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14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中(12、24、48、96、144周)收集血清和血浆,采用PCR荧光法对血浆HBV DNA定量值进行检测,采用ROCHE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HBsAg、HBeAg定量值进行检测。分析长期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HBsAg、HBeAg、HBV DNA定量值和ALT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36例符合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治疗,男性27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24岁。治疗过程中HBeAg、HBVDNA定量值均呈下降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R=0.690,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BeAg、HBVDNA定量值持续下降;而血清HBsAg与HBeAg定量值变化均呈负相关性,且有统计学意义(R=-0.593,P<0.01);HBsAg与HBV DNA定量值也呈负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349,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中,HBeAg与HBV DNA定量值变化呈显著相关陸,但是HBsAg定量值变化与HBeAg、HBV DNA定量值变化间均呈负相关性,治疗过程中,需要对3个指标同时检测。

慢性乙型肝炎 药物治疗 恩替卡韦 基因表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e抗原

王小清 蔺淑梅 叶峰 孔颖 张曦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710061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印度尼西亚肝病峰会

南宁

中文

88-90

2012-06-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