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期间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在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不同类型和剂量干扰素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对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7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照使用的干扰素类型分为长效干扰素(Peg-IFN)组(n=36)和普通干扰素(IFN)组(n=34),按照使用的干扰素剂量分为小剂量(IFN α-2b 100—300 MIU,隔日1次;Peg-IFN α-2a 67.5~135μg,1次/周)治疗组(n=38)、常规剂量(IFN α-2b 500MIU,隔日1次;Peg-IFNα-2a180μg,1次/周)治疗组(n=32),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治疗第24周釆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PD-1的表达变化情况,2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干扰素治疗过程中Treg细胞及PD-1的表达变化情况,比较不同干扰素类型、剂量以及抗病毒治疗效果与Treg细胞及PD-1的表达变化的关系。多组样本均数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70例慢丙型肝炎患者Treg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的阳性百分率在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24周分别为1.73%±0.56%、0.86% ±0.29%、0.85%土0.31%,对照组为0.93%±0.35%,治疗前水平显著高于治疗12周、24周和对照组,P值均<0.05;PD-1在CD4+T淋巴细胞上的阳性百分率在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24周分别为31.59%±11.14%、30.80%±8.17%、31.41%±9.5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25%±6.96%,P值均<0.05,丙型肝炎患者各治疗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1在CD8+T淋巴细胞上的阳性百分率在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24周别为31.10%±7.61%,、27.39%±7.56%,25.99%±5.2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3%±4.96%,P<0.05,且PD-1治疗前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治疗12、24周,P<0.05,治疗12周显著高于治疗24周,P<0.05;不同类型、剂量干扰素治疗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率、早期毒学应答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及PD-1在干扰素不同治疗时间点的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早期毒学应答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时,Treg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及PD-1在CD4+、CD8+T淋巴细胞上的阳性百分率均较未获得早期毒学应答的患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Treg细胞及PD-1呈高表达状态,干扰素治疗可使其表达明显下降,且其在慢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的表达水平与干扰素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治疗 调节性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 细胞表达

苏珊珊 贾彦红 和欢 孔令波 任伟光 赵素贤 张玉果 南月敏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 050051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印度尼西亚肝病峰会

南宁

中文

91-93

2012-06-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