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黄帝内经》对社会心理疾病的认识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通过细致的观察,亦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认识到许多疾病背后社会及心理方面的作用因素。本文摘其要者,简述《内经》对积证、厥、偏枯、消渴、痿病、慢性消耗性心身疾病、精神疾病等疾病社会心理病因的认识。<br>  《内经》能够深刻认识到这些疾病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得益于其丰厚的社会医学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临床治疗主要是以人为本,治疗个体化。其治疗的着眼点是人,而不仅仅是人的具体疾病,这就要涉及人的心理失常及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失常。即使患同类疾病,由于人的不同,治疗方法也存在着差异。应该说这种思想是相当进步,并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方向的。<br>  《内经》深刻的社会医学思想,在其多方面的理论体系当中都反映出来,保证了《内经》医学理论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作为“医家之宗”,《内经》的社会医学思想,亦给从古至今众多临床医生以深刻的启迪。他们不断实践着《内经》的思想,为中华民族历代民众的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时至今日,人们期待着新的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医学模式能够更快、更好地取代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那么《内经》仍不失其重要的启迪意义。

《黄帝内经》 社会心理疾病 理论体系 临床应用

谷蜂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

国内会议

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南宁

中文

100-102

200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