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清肠汤对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和肠道TLR4、NF-κB激活的影响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明确的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本病既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也是难治疾病之一。传统的柳氮磺胺嘧啶、5-氨基水杨酸制剂、类固醇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虽然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这些药物均有较大的副作用且远期疗效不够理想等缺点,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清肠汤是在古方“白头翁汤”的基础上化裁而来的,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该方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尤其是中医辨证为大肠湿热证的患者确有较好的疗效。有研究表明,肠内细菌的存在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 Disease,IBD)发病的必要条件,而肠内细菌通过人体内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介导的天然免疫系统而致病。本研究拟从肠道菌群变化和TLR/NF-κB这一炎症信号传导通路关系的角度探讨中药复方清肠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机理。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治疗 机理分析 疗效评价

叶松 黄鹤 周毅

湖北省中医院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海口

中文

420-424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