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脉搏波速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症状、CT血管造影(CTA)确诊的高血压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22人(主动脉夹层组),平均发病时间为9.6小时,患者均有高血压史,入院平均血压为180+16mmHg,舒张压(97±9)mmHg,其中Debakey Ⅰ型9例、Ⅱ型6例、Ⅲ型7例。入院后维持血压在140/80mmHg左右,于24小时内血压控制稳定后分别测定上肢动脉段、主动脉段、下肢动脉段的脉搏波传导速度。选择与之匹配的22例高血压患者做为对照组,同样测定上述动脉段的脉搏波传导速度。比较两组患者各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和主动脉夹层患者不同类型之间各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差别。结果:主动脉夹层组患者的主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低于高血压对照组(RH-F8.14±0.78VS9.64±1.79 LH-F8.16±1.85VS9.38±1.56),左上肢心-桡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低于高血压对照组(LH-R8.42±1.84VS9.01±2.13 P<0.05),其余动脉段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亚组分析表明,对主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来说,三亚型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别,其中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最低,Ⅱ型最高,Ⅲ型居中(RH-F8.04±1.89,8.77±0.78, 8.36±1.86,:LH-F8.10±1.56,8.64±1.85,8.38±1.86,P<0.05):左上肢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Ⅰ型主动脉夹层显著低于Ⅱ、Ⅲ型(8.11±1.15,8.35±2.81,8.64±1.86 P<0.05),而Ⅱ、Ⅲ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降低,累及的主动脉段越长,脉搏波传导速度越低。因此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查有助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高血压病 主动脉夹层 脉搏波传导速度 踝肱指数
贾新未 谷新顺 李志强 邸桂新 栗建辉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
国内会议
北戴河
中文
276-282
2008-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