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的历史文化探源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疾病防治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养生、既病防变、瘥后调摄等方面内容,至今仍然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br> 《内经》在总结前人养生防病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古代哲学和预防思想,初步奠定了“治未病”学说的理论基础。《难经》则从已病防变角度阐述了“治未病”理论。在《内经》、《难经》的基础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叶天士等历代医家对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不断发挥,使其成为中医养生保健的主导思想和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而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等预防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念、自然观念、道家哲学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都是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形成的历史文化根源。<br> “治未病”理论与现代预防医学思想相一致,在养生保健以及有效干预亚健康状态等现代医疗实践中至今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学 治未病思想 历史文化 养生保健
张岚
广西中医学院医史文献教研室,广西 南宁 530001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195-196
2007-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