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猪跨膈压变化及其与胸内压相关性分析

  目的:拟通过建立家猪ARDS动物模型,测定胸内压、食管压以及胃内压,计算跨膈压。比较ARDS形成前后跨膈压的变化以及其与胸内压的相关性。方法: 5只小家猪,通过置入食管囊管、胃囊管以及胸管,测定食管压力、胃内压以及胸内压,计算跨膈压。以ARDS形成前所测压力为自身对照,研究ARDS形成后跨膈压、胸内压的变化,并分析跨膈压与胸内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RDS形成前食管压、胃内压以及胸内压分别为(7.3±1.9),(25.5±2.4),(-1.23±0.21)cmH2O;ARDS形成后其压力为(4.7±1.4),(31.1±3.1)和(-1.79±0.28)cmH2O;跨膈压B相应的由ARDS形成前的(18.2±1.6)cmH2O增加为形成后的(26.4±2.1)cmH2O,这些变化均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ARDS形成前胸内压与食管压和跨膈压(A为胃内压与胸内压相减所得,B为胃内压与食管压相减所得)的r值分别为(0.93±0.025)、(0.88±0.023)和(0.87±0.37),相关程度很高(P均小于0.01);ARDS形成后胸内压与食管压和跨膈压(A、B)的r值分别为值分别为(0.82±0.21)、(0.81±0.20)和(0.78±0.31),虽较ARDS形成前有所下降,但仍有极高的相关度(P均小于0.01)。结论:ARDS形成前食管压、跨膈压与胸内压均有较高的相关性;ARDS情况下两者与胸内压的相关程度较ARDS形成前有所降低,但仍有很高的相关性;ARDS形成后跨膈压增加,呼吸做功增加,容易出现呼吸肌疲劳。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跨膈压 胸内压 呼吸肌疲劳

葛奎 王启星 彭沪 庄育刚 吴嘉骏 潘慧 李文放 张翔宇 徐兵

20001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

国内会议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暨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

杭州

中文

83-85

2011-11-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