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新选择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全球范围分布与广泛流行,感染人群已多达四亿,可引起急、慢性和重型肝炎与肝硬化,同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HBV载量是慢性乙肝病情进展主要原因,病毒载量可评价肝组织病变程度和活动度; 与发生肝硬化与HCC相对危险性明显升高。核苷(酸)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乙肝最重要的抗病毒药物,其特点是口服方便,不良反应小,适应症广泛,适合大部分病人长期应用。此类药物通过直接抑制HBV DNA复制,进而改善肝组织学改变,延缓乙肝病情进展,减少合并症的发生。但也存在治疗后发生病毒耐药性变异,停药后病毒反弹,需要长期使用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国内外已批准用于抗HBV治疗的核营酸(酸)类药物包括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酷(ADV)、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替诺福韦(TDF)等,本文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几种抗乙肝病毒药物作回顾性浅析,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抗病毒治疗 临床应用

于建国 商庆华

解放军第八八医院全军肝病诊治中心 271000

国内会议

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

兰州

中文

423-427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