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ICAM-1和X线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艾灸“肾俞”、“足三里”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探讨艾灸的温通效应。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药物组。模型组、艾灸组、药物组大鼠为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组不予治疗,艾灸组在实验第3 d起用艾条温和灸“肾俞”、“足三里”穴;药物组用10 mg/kg/d剂量的雷公藤多甙灌胃。观察各组大鼠的体重、肢体肿胀度(跖围)、大鼠后肢踝关节的X线摄片,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粘附分子(ICAM-1)的含量。结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体重低于正常组(P<0.05),艾灸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体重明显上升(P<0.05)。造模后,模型组、艾灸组、药物组大鼠的跖围比正常组的跖围肿胀明显(P<0.01)。治疗后在实验第16 d,艾灸组和药物组的跖围均小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跖围比药物组小(P<0.05),X线摄片显示,正常组大鼠右后肢踝关节间隙和关节面清晰,而模型组可见软组织明显肿胀,艾灸治疗后有所改善。模型组、艾灸组、药物组大鼠ICAM-1的含量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显著:艾灸组ICAM-1的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艾灸“肾俞”、“足三里”穴对关节炎早期局部红肿畸形、骨膜粗糙等改变,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艾灸 佐剂性关节炎 温通效应
宋小鸽 余爽 胡玲 何璐 张道琴 Lars Dirckinck-Holmfeld 蔡荣林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合肥 230038
国内会议
湖北十堰
中文
48-51
2011-07-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