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表面肌电信号在先天性肌性斜颈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torticollis,CMT)是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和纤维性交性所致头部向患侧偏斜的儿童常见病,发病率为0.4%~1.3%,是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之后的第三大骨骼肌肉系统的先天性畸形,新生儿期若能予以积极的保守康复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CMT能通过临床检查、超声等方法明确诊断,但疗效评估至今没有关于胸锁乳突肌功能状态的有效量化指标,长期以来多采用胸锁乳突肌的触诊、颈部关节活动度等主观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难以精确定量而受到置疑和限制,患者康复治疗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随访。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是从皮肤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它与肌肉的活动状态和功能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肌肉的活动,进行肌肉功能的评价,故采用sEMG信号分析技术评价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态,已经成为近年来康复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研究以进行有效康复治疗的CMT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治疗前后双侧胸锁乳突肌的sEMG信号,进行时域分析,探讨患侧和健侧胸锁乳突肌sEMG信号特征,为CMT康复治疗后胸锁乳突肌功能状况的疗效评价提供了定量指标,同时对CMT的保守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杜青 周璇 李孝洁 陈楠 张树新 潘晨辉 陆体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200092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温州

中文

97

2010-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