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脑卒中后足下垂的预防和治疗

足下垂是由小腿的胫骨前肌和外侧肌群麻痹无力,而小腿三头肌痉挛牵拉所引起的。其表现是不能足背屈,在行走或者抬腿时,当落地的时候总是足尖先碰到地面的一种症状。因此,在步行周期的摆动相,患者不能完成足背屈动作,而形成足下垂步态. 脑卒中后足下垂形成的原因脑卒中患者由于不可逆性的中枢神经受损使得大脑皮层支配的高级运动机能受到抑制。 出现下肢伸肌群张力异常增高,易导致出现踝内翻,足下垂。同时小腿三头肌持续痉挛导致跟腱挛缩,使得可逆性的足下垂发展成不可逆性的足下垂。此外,患者由于长期制动,下肢胫骨前肌和外侧肌群出现萎缩。这种主动肌和拮抗肌的不平衡导致了患者足下垂,而显得患肢比健肢显得“长”。这对于患者的行走、上下楼梯及日常生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纠正足下垂,打破伸肌痉挛模式,促进踝产生主动背屈,对纠正异常步态,提高步行能力是有积极意义的。

脑卒中 足下垂 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

余新军

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

国内会议

第三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北京

中文

57-59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