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药谱效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对鱼腥草注射剂的研究

目的:建立中药多成分静态有效性谱效学数学模型,并对鱼腥草注射剂进行研究。 方法:根据成分累积效应与浓度差级数的线性关系,结合指纹图谱总量统计矩法,建立中药多成分静态有效性谱效学数学模型;采用GC-MS联用技术测定鱼腥草注射剂中成分含量;按球面对称设计药物浓度,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的抑菌圈为指标分析出鱼腥草注射剂抗菌静态有效性成分。 结果:建立了中药多成分静态有效性的谱效学数学模型;测定鱼腥草注射剂中68种成分含量,按抑菌圈的全概率评分法可确定其作用大小成分的顺序为:69(Vinyldecanoate)、54(Decanal)、42(Bicyclo ”3.1.1”hept-3-en-2-ol,4,6,6-tri methyl-)、9(14-Bromo-2-methyltetradec-1-en-3-ol)、52(Cyclohexanol,2-methyl-5-(1-methylethenyl)-,acetate,(1.α,2.β,5.α.)-)、67(trans-Pinocarveo1)、60(n-Decanoic acid)、29(3-Cyclohexene1-methanol,α,α,4-trimethyl-)、4(β-Phellandrene);其谱效学参数为:AET为6.647×104 mm·μg·ml-1,MEDr为150.9(11919)μg·ml-1,VEDT为32934μg2·ml-2,MCETT为28.90 min,VCETT为185.9min2。相当于有效浓度(指回归有效成分)起效95%范围在0~506.6(150.9±1.96×(32934)0.5)μg·ml-1,相当于总浓度的范围住0~40014μg·ml-1,在指纹图谱95%出峰范围为15.27~42.53 min。 结论:谱效学能静态定量表达鱼腥草注射剂成分的有效性。

鱼腥草注射剂 中药谱效学 数学模型 活性成分

贺福元 邹欢 邓凯文 邱云 陈锋 周宏灏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长沙 410208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医院 长沙 410208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长沙 410208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医院 长沙 410208 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长沙 4100781

国内会议

全国第三届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新药研发技术创新研讨会

南宁

中文

145-166

2010-04-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