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克罗恩病大鼠肺损伤状况及肺功能变化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克罗恩病(CD)动物模型,探讨克罗恩病发生肺损伤的情况。 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无水乙醇法造模,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于造模后第1w、2w、4w末杀检取材。常规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粘膜、肺泡支气管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在小动物肺功能测试仪上检测肺功能。 结果:克罗恩病大鼠肺损伤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可见典型间质性肺炎病变,有的可见肺气肿病变,极少数有支气管扩张。肺功能变化:气道阻力先降低后升高,肺顺应性C1先升高后降低,最大通气量MVV显著降低,用力肺活量FVC降低,第0.2秒末呼出容积(Fev0.2)降低,Fev0.2/FVC无显著差异,最大呼气流量PEF、PEF25-75%有下降趋势。 结论:克罗恩病大鼠发生肺损伤,主要是间质性肺炎等限制性通气障碍疾病。少数亦有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病变兼杂出现。

克罗恩病 肺损伤 肺功能 病理形态学 动物模型

周波 王新月 朱立 杨雪 景姗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 100700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首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北京

中文

430-436

2010-07-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