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8年盛夏鄂东北连续大暴雨的分析与诊断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FY—2C气象卫星云图、自动雨量站、物理量场资料等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条件、触发机制、不稳定能量等方面,对2008年8月28~30日鄂东北一次连续性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⑴此次连续大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在23~24°N的有利位置下,由高空槽南压引导西南涡东移北上造成的。⑵切变线上多个对流云团在大暴雨区合并、加强是造成鄂东北连续大暴雨的直接原因。⑶仅由暖切变线造成的降水,雨量小且持续时间长,对应中尺度对流系统云顶亮温-50≤TBB≤-40℃;在暖切变线控制下,中纬度如有短波槽共同作用则会产生相对大的降水;如果在高空槽并入副高时,加上西南涡东移北上共同影响,则会造成灾害性的短时强降水,雨强一般为30~50mm/h,对应中尺度对流系统云顶亮温TBB≤-80℃。⑷低空西南风急流的建立打通了水汽北上的通道,为大暴雨发生直接输送暖湿空气。⑸低层不稳定,高层稳定的能量结构对大暴雨的发生是十分有利;强烈的上升运动,加速了水汽、热量和动量的垂直输送,使对流增强,诱发强降水。而高层下沉气流区的生成和移动反映了冷空气的变化情况,对强降水的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连续大暴雨 西风槽 西南涡 触发机制 环流背景 水汽条件
李海燕 易成功 陈光涛 杨群
湖北省黄冈市气象局,黄冈 438000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135-1142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