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水稻影响的事实分析
选择长江中下游6省(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为研究区,选用1970-2005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1981-2005农业气象报表资料,探讨了近40年研究区水稻生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从初步结果看出,随着气候增暖,研究区有效积温增大,双季稻的安全积温线呈现明显北移;水稻生长季内的日照时数在近40年中呈现减少趋势,降水的变化则不够明显;与此同时,双季稻生长季关键期内极端高温的日数和强度均增加,极端低温的日数和强度有减少的趋势。从气候产量的变化看,呈现出随气候增暖而产量减少的变化趋势,但是由于耕作技术的进步和品种改良,在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的今天,水稻单产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早、晚稻的播种期有明显的提前,早稻空壳率与开花灌浆期大于35℃的高温呈现正相关关系,晚稻与此期间低于22℃的平均温度呈负相关关系。
气候特征 水稻 生育期 气候产量 气象观测
刘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 210044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460-470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