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柴胡药材种质资源的化学与遗传分析

目的:明确北柴胡的种质资源现状,为药材种植与合理应用提供基础。 方法:HLC柱前酸化处理法测定柴胡皂苷a、d的含量;1H-NMR(核磁)技术和HPLC-UV技术分析柴胡代谢指纹,从整体上评价柴胡药材小同种间和种内的化学差异性;AFLP分子标记法分析北柴胡的遗传多样性;对不同产地北柴胡种源在山西三个不同地点进行异地引种栽培试验。 结果:以柴胡皂苷a、d含量为指标,筛选出一批高含量北柴胡种质资源,其中甘肃>陕西>山西;柴胡不同种问的代谢指纹差异较大,但北柴胡种内不同产地、或野生品与栽培品间药材的化学一致性较高:AFL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明显分开主要产区省的柴胡种质,结合引种试验辨识不明身份种子的来源: 异地引种栽培对北柴胡药材化学成分的种类影响不大,两地问的相对纬度和海拔差异通过影响生育期进而影响北柴胡根的重量、种子成熟度及柴胡皂苷的含量。 结论:栽培北柴胡药材的均一性较好,种质相对野生品更纯化,可替代野生品。 北柴胡的遗传多样性程度高,为北柴胡具有广泛分布特性提供了遗传分子证据,AFLP法能有效区分不同的柴胡种群;初步探明了引种栽培对柴胡的影响规律,可为北柴胡的规范化种植提供指导。

北柴胡 种质资源 遗传分析 化学分析 引种栽培试验

贾金萍 刘晓节 邢婕 谢道生 秦雪梅

山西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06

国内会议

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

洛阳

中文

273-277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