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研究及其对公民教育的启示
亲社会行为指个体自愿做出、可以给别人带来好处并促进与他人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行为。它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三项子研究探讨了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首先,通过焦点群体访谈、系统聚类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实验的方法,发现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概念是以原型表征的;其四个构成维度是:遵规与公益性亲社会行为、特质性亲社会行为、关系性亲社会行为、利他性亲社会行为;四个维度上的最佳实例分别是:“亲情行为”、“忠诚”、“增进友谊”和“帮助”。继而,通过一系列模拟社会困境的实验室实验,探讨移情和社会价值取向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发现移情和社会价值取向的主效应都显著,它们能促进社会困境中的亲社会行为,而且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即移情关注能显著提高亲自我者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接着,通过五个主题的团体活动,对青少年进行亲社会行为的干预培养,结果显示,情绪胜任力和同伴冲突解决技能对亲社会行为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 以上研究结果对公民教育的启示:公民教育的内容注重受教育者的心理认同感;移情、情绪胜任力、人际技能可促进青少年的人际和谐;公民教育的途径注重团体活动的形式,注重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合。
青少年 亲社会行为 公民教育 干预培养 人际关系
寇彧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75-286
2010-0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