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首次从中国小鼠中分离到肝螺杆菌及其鉴定

目的:对中国小鼠肝螺杆菌进行分离鉴定。 方法:采集中国某实验动物中心发病小鼠标本,采用细菌学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多重PCR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细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分离到一株能产生多种毒素的细菌,经鉴定为肝螺杆菌(HHm0801)。用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特异引物和肝螺杆菌16S rRNA基因fla基因、fla B基因、ure A基因、cdt B基因、cdt C基因特异引物对HHm0801细菌的PCR扩增为阳性,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证实上述序列与肝螺杆菌ATCC 51449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NC004917)同源性高达99%。肝螺杆菌感染小鼠肝脏的肝细胞肿大,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部分胞核深染,局部坏死,肝小叶脂肪变性;直肠部分绒毛脱落,有少量炎性细胞,局部充血。脾脏淋巴细胞散在分布,小叶间隔不清晰,脾巨噬细胞增多。眼睛巩膜增厚,晶状体部可见深色物质沉着。 结论:首次从中国小鼠中分离到了肝螺杆菌,为进一步研究该菌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

肝螺杆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征 血清学试验

高正琴 岳秉飞 贺争鸣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 100050

国内会议

第十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

兰州

中文

82-85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