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生产用候选疫苗株病毒复制能力的改善
目前绝大多数流感疫苗生产绝大部分采用病毒接种鸡胚培养方式,但是并非所有世界卫生组织(WHO)当年公布推荐的疫苗株在鸡胚培养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病毒复制能力,达到产品按时供应疫苗市场的要求,而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善流感病毒在鸡胚中的复制能力将提高疫苗的产量和可靠性,有利于流感疫情的预防和控制。研究发现,影响疫苗毒株在鸡胚繁殖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流感病毒株血凝素蛋白(HA)部分位点的氨基酸变异、血凝素蛋白(HA)和神经氨酸酶蛋白(NA)之间的平衡作用、病毒株其他蛋白的作用和病毒株8个基因节段的重配比例等。流感毒株HA蛋白表面的氨基酸变异可能增加毒株在鸡胚中的复制能力,同时也可能改变毒株的抗原性,故如何平衡抗原性和病毒复制能力对于疫苗株显得非常重要。 通过改变HA蛋白和NA蛋白,也可使流感病毒毒株达到较好的复制能力甚至在自然环境下去适应新的宿主,HA蛋白的受体结合活性和NA蛋白的神经氨酸酶活性之间的作用平衡对于病毒在宿主细胞上有效复制起到重要的作用。至今除了HA和NA蛋白,其他基因对毒株在鸡胚上复制的影响研究较少,目前认为那些重配病毒株具备的鸡胚高产性状也可能是毒株经鸡胚连续传代后,病毒的PB2、PB1、PA、NP、M和NS基因节段点突变积累的结果。 重配高产株的制备技术已经投入使用三十多年,理论上认为重配高产株的基因节段重配比例应该为6:2,实际操作中并非总是能得到一个重配比为6:2的重配株。 只要重配株的抗原性得到保证,在鸡胚上具备较好的生长能力,通常非6:2重配比的重配株可被用于投产。通过应用反向遗传技术来降低疫苗株制备风险,疫苗株制备方法的突破将帮助疫苗生产商选择合适的疫苗候选株。现在流感疫苗生产的B型疫苗株通常采取直接将疫区分离的流行株去适应鸡胚传代生长后制备毒种,但在重配方法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进展。今后十几年,通过鸡胚培养获取病毒方式制备的流感疫苗仍占据着疫苗市场的半壁江山,加大流感病毒各基因功能和毒株制备新方法的研究力度将是目前改善流感疫苗生产用候选疫苗株复制能力的首要工作。
病毒复制能力 血凝素 流感疫苗 鸡胚培养
马雷钧 陈志慧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国际合作部,上海 200052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物技术制品中心,上海 200052
国内会议
兰州
中文
103-107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