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对生物制品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生物制品,这里主要指疫苗、血制品或相近产品,其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多年来早已被业内所熟知和公认。从最近10年左右的时间来看,这些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显得更加突出。“高投入”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是硬件投资,一个典型的生物制品企业,如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由10年前全部固定资产5000万元左右到现在单一车间新、改、扩建一般都要上千万元直至5000万元;近年来各企业以新厂区建设为契机,谋求有效提高生产能力和质量标准,业务或产品少的企业一般要2亿元左右。业务或产品多的则可能接近10亿;随着研发成本的提高,购买技术和自我研发的成本也不断增加;通过购并企业而获得业务和技术扩展的成本则更高;作为生物制品重点业务之一的血制品业务,最近两年的单采血浆站收购、改制以及建设投资在空前的加大。 “长周期”一般指研发周期,可以定义为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再到最终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如果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还应该加上转化生产甚至初期市场培育阶段。一个典型的疫苗品种从研发到体现商业利益总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一个新疫苗的研究或引进成功,往往伴随着市场“高收益”。 ”高风险”主要体现在研发周期长、成败不确定、成功后商业前景变化等方面。 针对生物制品行业或企业的上述特点,资本市场分层的融资功能、规范的制度和原则、先进的激励机制恰与之契合,对生物制品行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凸显。 首先从总体情况来说,生物制品行业的高回报和成长性是资本的偏好,容易获得资金支持;其次资本与资本市场分类与生物制品企业或项目发展阶段存在很好的契合关系。相对来说,创业板市场适合于创业甚至是科研阶段的项目。中小板市场针对规模不大,业绩良好,成长性突出,具有非常好的发展空间的企业和项目。对于具备规模、业绩稳定的成熟企业,在新产品上马和购并扩张时需要资金量较大时,则主板市场是首选融资目标市场。再次,市场制度和规则对生物制品行业的具有针对性的促进作用。如股权激励可以有效解决关键技术人员稳定和科研积极性的问题,使生物制品行业“技术+资本”或者说“人力资本+资金资本”的资本模式逐渐清晰。 最后,资本市场有助于企业资本与资产快速提高和完成产业集中。目前国内生物制品企业处于数量多、规模差距小、低水平重复多、竞争激烈的总体状态下。趋势必将是一些企业资本和资产快速提高,通过并购完成产业集中。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及其制度和机制都有助于这种集中的实现。 未来的时代,生物制品行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将越来越密切。
资本市场 生物制品行业 产业集中 激励机制
张翼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国内会议
兰州
中文
459-462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