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陆上近期油气地质与勘探理论新进展及意义

最近几年我国陆上发现一批中、低丰度大型油气田。本文认为油气大面积成藏的条件是:①大型敞流湖盆腹地发育由大型牵引流成因的席状砂体与广覆式烃源岩间互形成“三明治”式生储盖组合,或由大型化发育的河流-三角洲砂体与广覆式源灶大面积接触,成为油气大面积成藏的基础;②小油气柱、常压-低压系统降低了油气成藏对盖层质量的要求。因而,在很多按经典石油地质理论评价,属于“成藏条件劣质区”的范围,都有油气聚集的发生;③储集体内部非均质性强烈,单个油气藏规模不大,油气藏与藏之间整体连通性较差,也降低了油气逸散的突破能量,也是油气在相对劣质区能大规模成藏的重要条件;④抬升卸载环境导致气源岩发生解吸面状排烃有利于油气晚期大面积成藏,也是我国几个大型坳陷盆地腹部发生抬升的区域仍有希望发现大型油气田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我国塔里木与四川盆地深层分布的寒武系-奥陶系等古老烃源岩具有晚期生、排烃与成藏的特征。

陆上油气地质 油气勘探 成藏条件 坳陷盆地腹部 古老烃源岩

赵文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北京

中文

21-22

2009-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