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周波穴位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的观察
目的:探究低周波穴位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采用低频度周波数模式。患者取侧卧位,选取膀胱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关元、中极,其中双侧足三里隔次交替选用。第一个疗程关元、中极、膀胱俞、肾俞采取小于患者耐受量的1/10做为刺激量,气海、三阴交、足三里采取患者的最大耐受量做为刺激量。以后每个疗程所有的穴位均取患者最大耐受量做为刺激量。每次5组刺激极头,20分钟刺激时间,每天一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记录每次每穴刺激量参数,记录每次排尿量、每天排尿次数,一个疗程计算一次每次平均排尿量及每天平均总尿量,并超声监测一次尿残余量及膀胱容量。比较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三个疗程后,超声监测尿残余量≤1OOml,平均每次排尿量≥200rml,治疗效果为显效。结论:通过低周波刺激以上穴位,诸穴协同大大改善了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以及逼尿肌一括约肌的协同作用,从而改善了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功能的障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低周波 穴位刺激
牛秀莲 岑丽 何龙文
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上海 200127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71-373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