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实验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疾病,以肝内中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和血清中出现高滴度抗线粒体抗体(AMA)为主要特征。该病好发于中年妇女,起病隐匿,病程长,若在早期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PBC年发病率约为0.4~3/10万,而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PBC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与免疫、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随着临床医生对PBC认识的提高,抗线粒体抗体检测的开展,PBC的确诊病例逐年增多,此病也引起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对PBC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简述,介绍了PBC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免疫机制 胆汁淤积 抗线粒体 抗体检测 发病机制

仲人前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全军临床免疫中心,上海,200003

国内会议

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

南宁

中文

15-20

2009-07-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