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小柴胡汤临证思辨录
小柴胡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其方由柴胡、黄芩、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为和解少阳、疏泄胆火,扶正祛邪之主方。上述证候已离太阳之表,未入阳明之里,故称半表半里证,如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云:“病有在表者,有在里者,有在表里之间者。此邪在表里之间,谓之半表半里证。五六日,邪气自表传里之时。中风者,或伤寒至五六日也。《玉函》日:‘中风五六日,伤寒,往来寒热’,即是或中风,或伤寒,非是伤寒再中风,中风复伤寒也。”还需说明的是:小柴胡汤证与半表半里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谓联系,即少阳半表半里证,在小柴胡汤证范畴之中;所谓区别,即小柴胡汤证含义较广,除前述证候外,还可治疗其他病证,如妇人热入血室、黄疸等。本文意在拓展其临床运用,故以后者为侧重。
中药药理 小柴胡汤 《伤寒论》 中医症候 临床运用
梅国强
湖北中医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1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361-369
2006-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