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解剖性髋臼后壁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为严重粉碎性与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的重建设计一种新方法,并阐明其生物力学基础. 方法:从稳定性及头臼对应解剖与应力分布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六个成人新鲜骨盆股骨标本左右侧两两对应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造成髋臼缺损模型后,实验组取髂骨ATM系统解剖性重建缺损髋臼,对照组将髋臼骨块重新复位,直视下重建钢板与螺钉牢稳固定.制作可多向调节的万能旋转加载夹具,按屈曲、后伸、直立三种状态从100N至500N进行加载,比较两组在经度及纬度方向的位移,分析解剖性髋臼后壁重建的稳定性;在直立位状态加载至1000N,利用压敏片计算两组头臼对应面积,髋臼前壁、臼顶、后壁的平均压强与最大压强,分析解剖性髋臼重建后头臼之间的解剖与应力分布状态。 结果:实验组在后伸位出现最大位移,为0.73±0.027mm,与对照组相比在不同载荷、不同髋关节状态下其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1000N承重状态下,头臼对应面积、髋臼各部的平均压强与最大压强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利用ATMS进行髋臼后壁解剖性重建具有良好稳定性、头臼对应解剖与应力分布状态。

解剖性髋臼 后壁重建 内固定系统 髋臼骨折 生物力学

许硕贵 张春才 万岷 王冠军 付青格 王以进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上海 200433 上海生物力学工程研究所

国内会议

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南宁

中文

80-87

2009-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