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法治疗前后症状学评分与MRI指标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前后MRI指标和临床表现变化的分析,探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 方法:自2007年6月至12月,收集70名腰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0例,女30例,年龄21-56岁,平均39岁,对他们保守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包括直腿抬高角度、视觉疼痛量表VAS值、JOA值)量化评分,对其腰椎MRI进行量化测量(包括突出物绝对值D,突出物神经根使用SAS9.0软件,对两次测量指标结果进行自身配对检验和相关性检验; 结果:1、治疗前后直腿抬高角度SLR(t=12.72705,p<.0001)、视觉疼痛量表VAS值(t=-23.8799,P<.0001)、JOA值(t=20.68767,p<.0001)差异显著.2、治疗前后的AN值,p=0.0521>0.05,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的D值,P=0.7654>0.05,无显著差异,3、将治疗前后的D值变化与JOA评分差值间进行相关性分析,r=0.00397,P=0.97 39>0.05,二者无显著相关性;AN值改变与JOA评分差值间进行相关性分析,r=0.00568,p=0.9628>0.05,二者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法治疗后,复查MRI发现突出髓核的形状和大小并没有显著变化,与临床症状的改善不平行相关.

腰椎间盘突出 核磁共振 临床表现 手法治疗 临床症状

郭伟 赵平 周卫 卫杰 李喜德 周华 刘亮 闫小彬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北京 100036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国内会议

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南宁

中文

154-157

2009-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