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玻璃的从属地位及其重大影响——从生态位理论看中国古代陶瓷、玻璃化学
古代中国是陶瓷大国。在陶瓷大国阴影下生存的中国古代玻璃一直难有陶瓷的发展壮大。本文从技术生态位理论及生物学上的“顶芽优势理论”来论述这种现象、指出陶瓷的发达已经基本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使中国人从来就惯于依赖陶瓷制品。这种状况使玻璃生产缺乏动力推动。中国的玻璃仍只能侧向发展、处于从属地位、并没有介入到中国百姓的厨房尤其是炼丹家的炼丹实验中去。这使中国古代文化人尤其是炼丹家们失去了许多利用玻璃的透明性直接观测物质反应、变化的机会,进而错过了若干发现,消弱了中国古代化学的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古代化学向近代的进化。同样在天文观测和生物观察上由于玻璃仪器发明的欠缺也不能做出相应的重大发现。科学革命更不可能在中国发生。最后本文从仪器工具的角度认为相伴几千年、我们深以为傲的不透明陶瓷使中国人困顿于对自然的神秘想象,而西方人却借着玻璃的敞亮穿越了科学革命,开创出近代文明的辉煌。
生态位 古代陶瓷 古代玻璃 从属地位
胡孝忠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北京 100010
国内会议
太原
中文
1-7
2008-09-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