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意义及外科处理(附83例报告)
目的:研究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外科处理该疾病的重要性以及外科处理应采取的治疗原则和策略。 方法:本院腹外科2002年1月~2004年7月收治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中,术前经内镜病理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83例,病理阅片均由本院病理科完成,术前提示癌变者28例(33.7%)。83例中男性45例,女性38例;年龄33~88岁,中位年龄60岁;病程9天到60个月;肿瘤位于盲肠1例,升结肠7例,结肠肝曲2例,横结肠3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5例,乙结肠15例,直肠46例,多原发3例肿瘤分别位于盲肠/直肠、升结肠/乙结肠、降结肠/乙结肠。83例患者中1例单纯探查,4例单纯扩肛肿瘤局切术,2例扩肛局切术后补充行Miles术,8例行姑息性肿瘤切除手术,余68例行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手术切除标本常规作病理学检查并与术前病理作比较。 结果:术后病理4例(4.8%)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肿瘤最大径l~2cm,平均1.5cm:余79例(95.2%)均证实为腺癌,肿瘤最大径1~8cm,平均3.76cm,两组大小有显著性差异,P<O.Ol。术前后病理结果比较,Kappa一致值为0.044,一致性较差。多元相关分析显示肿瘤是否癌变与大小及浸润深度相关。证实为腺癌的79例中已有7例伴有肝转移,4例伴有盆腔转移;34例(43.04%)有局部淋巴结转移。47例直肠肿瘤中有44例(93.62%)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癌。其中肿瘤距肛缘距离小于6cm者26例,中位大小3cm,保肛率38.46%;保肛与非保肛手术组间仅肿瘤距肛距离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本院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瘸变的肿瘤有约95%实际上已存在癌变,部分甚至已有肿瘤周围淋巴结转移,故应予积极的外科处理。结直肠肿瘤大于3cm者推荐行根治性手术,但对于低位直肠肿瘤应当多次内镜活检或者扩肛活检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外科治疗
师英强 宗祥云 莫善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外科上海 200032
国内会议
2006全国大肠癌转移与复发诊治学习班暨第八届广东省大肠癌学术研讨会
广东中山
中文
29-32
2006-06-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