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量化、数字化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中医脉诊是中国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通过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逐步建立了中医脉学的理论体系。直到现今,指导临床应用,行之有效。传统的中医脉学研究,主要是靠不同指法下的指面感觉以分辨脉象,并力求用生动的自然现象或模拟的示意图来比喻的。由于缺乏明确的物理含义,加之各人的主观差异,脉象的鉴别无法建议统一的客观标准。所谓“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自从50年代开始对脉诊进行量化、数字化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而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脉诊量化、数字化至今难以进入临床第一线。所以目前脉诊量化、数字化的前提必须与传统的脉诊结合在一起,互相补充。而主要作用主表现在帮助刚走进临床的中医师或中医初学。累积经验,认识、体会、收集、鉴别各种脉象,更深入掌握疾病的本质,提高临床疗效。
脉诊量化 数字化临床 脉象鉴别 临床疗效
叶开伟 牛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暨2008国际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
开封
中文
77-78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